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中文亚洲欧美乱码在线观看|日本乱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dl id="nldug"></dl>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fēng)采   中醫(yī)文獻(xiàn)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xué)說
        ·五行學(xué)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rèn)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dǎo)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fēng) 祛風(fēng)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rèn)識

        甘遂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
        出自1.《本經(jīng)》。
        2.《別錄》:甘遂,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陰干。
        3.陶弘景:甘遂,赤皮者勝,白皮者都下亦有,名草甘遂,殊惡,蓋謂贗偽之草,非言草石之草也。
        4.《唐本草》:所謂草甘遂者,乃蚤休也,療體全別。真甘遂苗似澤漆。草甘遂苗一莖,莖六、七葉,如蓖麻、鬼臼葉,生食一升,亦不能利,大療癰疽蛇毒。且真甘遂皆以皮赤肉白作連珠實重者良,亦無白皮者。皮白乃是蚤休,俗名重臺也。{b

        【拼音名】Gān Suí

        【英文名】Gansui Root, Root of Gansui, Root of Kansui

        【別名】主田、重澤、甘藁、陵藁、甘澤、苦澤、白澤、鬼丑、陵澤、腫手花根、九頭獅子草、化骨丹、腫手花、頭痛花、貓兒眼。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
        采收和儲藏:春季開花前或秋季枯苗后挖掘根部,除去泥土,將根放入竹筐內(nèi),置流水河渠內(nèi),筐內(nèi)放些碎瓦塊或煤碴,用木棒攪拌,洗凈外皮,曬干;蛴昧螯S熏后再曬干。

        【原形態(tài)】甘遂 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細(xì)長,彎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狀、指狀或長橢圓狀塊根,外表棕褐色。莖常從基部分枝,下部帶紫紅色,上部淡綠色。葉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及狹披針形,長2-9cm,寬4-10m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杯狀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9,基部輪生葉長圓形或狹卵形,長1.5-2cm,寬8-9mm;每傘梗常再次分叉,細(xì)弱,長2-4cm;苞葉1對,三角狀卵形,長5-9mm,全緣。總苞陀螺形,長約2mm,先端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白毛,腺體4,新月形,黃色,兩端有角,生于裂片之間的外緣;雄花8-13,每花具雄蕊1;雌花1,位于雄花中央,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近球形,無毛,灰褐色,長約2mm;ㄆ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于草坡、農(nóng)田地埂、路旁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等地。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涼爽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以上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上或粘質(zhì)壤上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分根繁殖。種子繁殖:7月中、下旬播種,播前種子用冷水浸泡2-3d,拌以草木灰,穴播,按行株距25cm×15cm開穴,播種。條播,按行距20cm開溝,將種子均勻播人溝內(nèi),覆土、澆水。分很繁殖:3月前或秋季枯苗后結(jié)合收獲,將大者入藥,細(xì)小者作種用,根部一定要帶有根莖的才能成活。按行株距25cm×15cm開穴栽種。栽種時要將莖露出土面,覆土后澆水。
        田間管理 每年松土除草2-3次,松土?xí)r要注意切勿損傷根部;遇雨季要排除積水,干旱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追肥2-3次,前期施人糞尿,后期施過磷酸鈣。待苗枯萎后施廄肥或堆肥。開花時摘除花蕾。

        【性狀】
        性狀鑒別 根橢圓形、長圓柱形或連珠形,長1-5cm,直徑0.5-2.5cm。除去栓皮者表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凹陷處有棕色栓皮殘留;未去棕紅色栓皮者,有明顯縱槽紋和少數(shù)橫長皮孔。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粉性,皮部類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長圓柱狀者纖維性較強。氣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以肥大。類白色、粉性足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殘存木栓層為數(shù)列木栓細(xì)胞。皮層狹窄,散有類圓形、類三角形、類方形、長方形或多角形的厚壁細(xì)胞,并有乳汁管。韌皮部寬闊,近形成層處篩管群較明顯;有乳汁管。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dǎo)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至10余個相聚,放射狀排列;射線寬2-10余列細(xì)胞,亦有少數(shù)乳汁管分布。本品薄壁細(xì)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類白色。①淀粉粒單粒球形或半圓形,直徑5-34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fù)粒由2-8分粒組成。②無節(jié)乳管含淡黃色微細(xì)顆粒狀物。③厚壁細(xì)胞長方形、棱形、類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細(xì)顆;蚍悄净。④具線紋孔導(dǎo)管多見,常伴有纖維束。

        【化學(xué)成份】根含γ-大戟醇(γ-euphorbol,euphol)又名大戟二烯酸(euphadienol,a-euphol),大戟醇(a-euphorbol,euphorba-dienol,euphorbol),甘遂酸(tirucallol,kanzuiol)又名20-表大戟二烯醇(20-epieuphol),20-去氧巨大戟萜醇(20-deoxyin-genol),20-去氧巨大戟萜醇-3-苯甲酸酯(20-deoxyingenol-3-ben-zoate),20-去氧巨大戟萜醇-5-苯甲酸酯(20-deoxyingenol-5-ben-zoate),巨大戟萜醇(ingenol),巨大戟萜醇-3-(2,4-癸二烯酸酯)-20-乙酸酯[ingenol-3-(2,4-decadienoate)-20-acetate],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oxyingenol),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十二酸酯-20-乙酸酯(13-oxyingenol-13-dodecanoate-2o-hexanoate),甘逐萜酯A、B(kansuinine A、B),甘遂大戟萜酯(kansuiphorin)A、B、C、D。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sitosterol glucoside),24-亞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1,1-雙(2,6-二羥基-3-乙;-4-甲氧基苯基)甲烷[1,1-bis(2,6-dihydroxy-3-acetyl-4-metho-xyphenyl)methane]和甲基(2,4-二羥基-3-醛基-6-甲氧基)苯基甲酮[methyl(2,4-dihydroxy-3-formyl-6-methoxy)phenylke-tone]。尚含棕櫚酸(palmit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鞣質(zhì),樹脂,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淀粉,維生素B1等。

        【藥理作用】
        1.瀉下作用:甘遂能刺激腸管,增加腸蠕動,產(chǎn)生瀉下作用。生甘遂乙醇浸膏對小鼠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毒性亦較大,經(jīng)醋炙后其瀉下作用和毒性均有減低,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10-50g生藥/kg,約半數(shù)動物呈明顯的瀉下作用,生甘遂作用較強,毒性也較大,58只小鼠服藥后有11只死亡,炙甘遂則無死亡。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粉劑的混懸液6-9g/kg,亦有瀉下作用,但無死亡。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殘渣或甘遂的煎劑則無瀉下作用,因此瀉下的有效成分存在于酒精浸膏內(nèi),可能是一種樹脂。
        2.利尿作用:對人體有利尿作用。對大鼠無利尿作用。亦有報道健康人口服甘遂煎劑亦無明顯利尿。
        3.引產(chǎn)作用:用甘遂乙醇浸出物給妊娠豚鼠進(jìn)行引產(chǎn)實驗,發(fā)現(xiàn)無論是腹腔或是肌肉注射甘遂浸出物,均呈現(xiàn)出一定的抗生育作用。并認(rèn)為甘遂引產(chǎn)效果與給藥劑量有密切關(guān)系,當(dāng)劑量為10mg/kg時即可發(fā)生引產(chǎn)效果。
        3.1.抗小白鼠早孕作用:選妊娠鼠隨機(jī)分成5組,每組9-10只,于妊娠第6天開始按每日每公廳20、15、10及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注4天,對照組給予同等量生理鹽水(加適量乙醇)。于第l0天剖檢子宮,按胚珠大小及色澤等判斷其是否為正常妊娠,并計算各組妊娠成功率。實驗結(jié)果表明,對照組妊娠成功率90%,實驗組雖稍低,但統(tǒng)計上無差別。
        3.2.甘遂對小白鼠中期妊娠的中止作用:取妊娠第l0天小鼠于乙醚麻醉下剖檢子宮,選胚胎生長正常的小鼠,縫合腹腔后繼續(xù)飼養(yǎng)。于妊娠第l2天隨機(jī)分組,并開始給藥。藥物給藥次數(shù)及途徑皆同上一實驗。給藥期間,有小部分曾發(fā)生陰道流血。于妊娠第16天處死剖檢,觀察胚胎生長情況。實驗表明,給藥組胚胎大小不整齊,色多暗紅。部分胎兒死亡,色蒼白而形較小。其中部分胚胎已經(jīng)與宮內(nèi)膜脫離且液化。死組存活胎兒身長小于1.5cm,但對照組胎兒身長≥1.5cm,給藥組死胎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3.3.甘遂對家兔中期妊娠的影響:取雌性大白兔,體重3.1-4.0kg,與雄性兔交配后查陰道有精子者為妊娠第1天。于第l2天開始給藥。給藥組8只,甘遂提取液臨用時以生理鹽水500倍稀釋,按5mg/kg緩緩靜脈注射。對照組兩只,不給藥物。對照組2只及給藥組3只家兔皆于第一次給藥(2-6小時)后剖檢。另5只給藥次數(shù)及剖檢時間根據(jù)實驗按排進(jìn)行。結(jié)果表明,甘遂提取液對家兔中期妊娠有明顯的中止作用。
        3.4.甘遂對子宮收縮的影響:正常成熟雌性大、小白鼠,妊娠7-10天及11-15天大白鼠,妊娠6-9天及9-14天小白鼠;正常雌性成熟家兔,實驗前皮下注射雌二醇2ug/次/天,連續(xù)2天。動物處死后立即剖取子宮角,剪取一側(cè)子宮角中間一段(2cm)。按Magnus法描記子宮曲線,另一側(cè)置40℃臺氏液中保存。藥物每次于25ml臺氏液中加入甘遂提取液加入0.2ml,無水乙醇0.2ml作對照,腦垂體后葉注射液(10u/ml)1滴;前列腺素E2 15ug,實驗結(jié)果表明,甘遂對各類動物不同生理狀態(tài)(包括早孕,中期妊娠及正常者)的離體子宮的作用很不恒定,多數(shù)情況是抑制收縮或無影響;有時亦能加強收縮。但這些作用皆與乙醇引起者相似,而腦垂體后時則幾乎使全部子宮皆發(fā)生收縮。實驗還表明,甘遂可明顯減弱前列腺素E2的子宮收縮作用。
        4.鎮(zhèn)痛作用:甘遂萜酯A、B對小鼠扭體法有鎮(zhèn)痛作用,并有毒性。
        5.炮制對甘遂刺激性的影向:以醋炒、甘草制、豆腐制均可降低甘遂的刺激濃度分別為0.48、3.9、2.75、2.25μg/5μl。
        6.其他作用:生甘遂小量能使離體蛙心收縮力增強,但不改變其頻率,大量則抑制。

        【毒性】
        1.甘遂峻瀉,有毒?梢饑I吐、腹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毒副反應(yīng)。按10mg/kg劑量連續(xù)給小鼠靜脈注射一周后,尸檢發(fā)現(xiàn)心、肝、腎有一定中毒性的組織學(xué)改變。對注射甘遂浸出物后的家兔進(jìn)行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橫紋肌明顯腫脹,間質(zhì)明顯水腫。家兔耳靜脈注射0.6ml(含生藥30mg)和1ml(含生藥50mg),注射第2、3天,家兔活動、進(jìn)食量較差,3天恢復(fù),觀察1月均無死亡,動物心、肝、腎等未見病理學(xué)改變。
        2.甘遂對小鼠的LD50為346.1±28.4mg/Kg。
        3.甘遂萜酯A對小鼠的LD50為30mg/kg。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24h,濾過。取濾液2ml,置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1ml溶解,漿溶液置試管中,沿管壁加濃硫酸1ml,兩液界面出現(xiàn)紫紅色(檢查甾醇)

        【炮制】
        1.甘遂:揀去雜質(zhì),用水漂凈,撈出,曬干。
        2.醋甘遂:取凈甘遂,用醋拌勻,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3.煮甘遂:取凈甘遂與豆腐同放銅鍋內(nèi),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曬至八成干,切碎曬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4.煨甘遂:取凈甘遂置鍋內(nèi),加入麥麩同炒至焦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每甘遂100斤,用麥麩30-40斤)。
        5.土制:先將細(xì)土炒熱,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脹發(fā)黃時,篩去黃土即得。
        6.《雷公炮炙論》:采得(甘遂)后,去莖,于槐砧上細(xì)銼,用生甘草湯,小蕎苨自然汁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東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7.《本草匯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曬干,再以面裹煨熟用。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歸經(jīng)】脾;肺;腎;膀胱;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破積通便。主水腫;腹水;留飲結(jié)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0.5-1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宜用炮制品。

        【注意】氣虛、陰傷、脾胃衰弱者及孕婦忌服。

        【附方】十棗湯《傷寒論》:主治懸飲。大陷胸湯《傷寒論》:證治結(jié)胸證。甘遂半夏飲《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金匱要略》:治主婦人水血俱結(jié)血室。甘遂丸《太平圣惠方》:攻逐水濕。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甘遂,今惟用連珠者,然《經(jīng)》中不言。此藥專于行水,攻決為用,入藥須斟酌。
        2.《珍珠囊》:水結(jié)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
        3.《湯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氣直透達(dá)所結(jié)處。
        4.《本草經(jīng)疏》:甘遂,其味苦,其氣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謂水蠱也。又主疝瘕腹?jié)M、面目浮腫及留飲,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氣腫滿者,謂諸病皆從濕水所生,水去飲消濕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陰毒,雖善下水除濕,然能耗損真氣,虧竭津液。元氣虛人,除傷寒水結(jié)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腫鼓脹,類多脾陰不足,土虛不能制水,以致水氣泛濫,即劉河間云諸濕腫滿屬脾土,法應(yīng)補脾實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圖,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虛其虛也。水既暫去,復(fù)腫必死矣。必察病屬濕熱,有飲有水,而元氣尚壯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禍不旋踵矣。
        5.《本草崇原》:土氣不和則大腹,隧道不利則疝瘕。大腹則腹?jié)M,由于土不勝水,外則面目浮腫,內(nèi)則留飲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氣也。為疝為瘕,則癥堅積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則水氣散,谷道利則宿積除,甘遂行水氣而通宿積,故利水谷道。
        6.《本草新編》:甘遂,破癥堅積聚如神,退面目浮腫,祛胃中水結(jié),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濕而功緩,牽牛逐水濕而功速,二味相配,則緩者不緩,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輕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濕之病,不能利假濕之癥。水自下而侵上者,濕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濕之假者也。真濕可用甘遂以開其水道,假濕不可用甘遂以決其上游。真濕為水邪之實,假濕乃元氣之虛,虛癥而用實治之法,不犯虛虛之戒乎,故一決而旋亡也。
        7.張壽頤:甘遂苦寒。攻水破血,力量頗與大戟相類。故《本經(jīng)》、《別錄》,主治腹?jié)M浮腫,下水、留飲,破癥堅積聚,亦與大戟主治大同小異,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與大戟不同,則攻堅之力,殆尤為過之。所主疝瘕,蓋以濕熱壅結(jié)者言之,而寒氣凝滯之癥,非其所宜!秳e錄》又申之以熱氣腫滿一句,則此之能泄水腫,皆以濕熱實癥言,而脾腎虛寒,以致水道不利諸癥,誤用此藥,實為鴆毒,從可知矣。五水者,蓋言五藏經(jīng)脈中停留飲水氣耳。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wù)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fēng)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